【五四专题】“赓续红色薪火 创承青春使命”——公司组织五四研学团赴澉浦镇六里村“朱家门”开展主题活动

海盐保安微信公众号 关 注

发布于:2025-04-30 08:36:59


       五四青年节      
  青春从不是某个年龄的数字,而是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种,这个五四,海盐县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走进澉浦朱家门赴青春之约。

五月的澉浦,群山叠翠,溪水潺潺。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由公司党支部在职党员和各部门青年员工共32人组成的五四研学团走进海盐县澉浦镇六里村红色教育基地与朱家门文化聚落,通过实地研学与文化探索,探寻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坐标。

第一站:转水坞红色记忆馆

重走信仰之路

在转水坞红色记忆馆内,泛黄的《新青年》报刊、斑驳的土枪土炮无声讲述着百年前的历史。甪里堰战斗纪实、烈士遗物、手写书信及《新青年》报刊等实物史料生动还原了新四军海北支队在澉浦地区的抗战事迹。

红色精神扎根与延续

展馆内的另一展区为党员先锋站功能区。展示了六里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案例,如“垃圾分类”“美丽党建”等项目,体现红色精神在当代的延续。“和革命先烈们相比,我们这一代的‘奋斗’目标有所不同,但内核始终未变。”

第二站:中共海北工委旧址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穿过乡路与村落,迎着温柔的阳光,在鸡鸣声中走进掩映在民居间的中共海北工委旧址。木质办公桌、手摇式油印机、“隐蔽战线工作守则”手写稿、煤油灯等物件真实还原了1940年代地下党组织的办公环境。

“奋斗”的意义

从“生存斗争”到“诗意栖居”,旧址中的革命精神与当代乡村的幸福生活,构成了一幅“破”与“立”的完整画卷。大家感慨到:“现在的村落像回到小时候,熟悉却又新鲜——泥水路变水泥路,老谷仓改造成了美术馆,连腌菜的陶罐都成了画家笔下的‘民俗符号’,整洁又美丽……”

安防使命的时空对话

研学团队从革命年代隐蔽战线的“安防”实践中,深刻理解了公司安防业务的责任内核:“过去,革命先辈们用土枪与密信守护家国平安;今天,我们用专业队伍,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保障万家灯火。安防人的价值,永远在于以专业能力回应时代的风险命题。

第三站:朱家门文化聚落

走进白墙黛瓦的朱家门文化聚落,研学团队先后参观了景区游客中心、白地三影工作室、非遗工坊、青年创业基地等核心功能区。其中的文创IP、民宿建筑、特色餐饮,以及音乐、咖啡、汉服等元素,让大家从乡村的振兴和发展之中,产生了更多关于企业和岗位建设的新思路。

粮仓会议

随后,在朱家门粮仓会议室内,公司党支部书记李剑带领研学团成员开展学习座谈。重点学习了习总书记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桐考察时发表的“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重要讲话精神。

李剑总结道:“这一路,我们既触摸了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初心,也见证了朱家门青年‘以文创赋能乡村’的智慧。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推动城市建设、守护社会平安的实践者,我们要充分发挥主人翁和创新精神,积极投身行业建设,以昂扬的姿态、务实的行动为安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